“請戴好口罩,提前打開身份碼,有序排隊?!薄澳易邜坌耐ǖ腊??!?/span>7月初的一天下午2點多,棲霞區馬群街道南灣營社區一樓核酸檢測現場不時傳來譚錦龍的聲音。作為南灣營社區的一名老黨員,譚錦龍一次又一次主動請纓,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凝聚抗疫正能量。
炎熱天氣下,佩戴好口罩的譚錦龍戴著一頂紅帽子,身穿紅馬甲,不停忙碌著,他步履輕健、精神矍鑠。初見他的人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已經74歲了。
“這個‘不請自來’的老爺爺,今天已經是第24次核酸檢測志愿服務了,真的是場場都在,零缺勤!”當天,南灣營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要看譚錦龍年紀大,干起活來可從不“拉胯”?;蛟S是因為當過兵,造就了譚錦龍的堅毅性格。在社區一樓核酸檢測點,他與其他志愿者一起搬運物資、維持秩序、協助開展核酸檢測等工作,從沒喊過一聲累、叫過一句苦。
譚錦龍說,他參與防疫志愿服務,是因為看到疫情防控下的社區工作人員實在辛苦,心疼之余,他也想出份力。“我退休前曾是社區副主任,做了26年,很明白社區同志的不容易?!遍L時間、高強度的防疫工作年輕人也會吃不消,而譚錦龍卻從來不肯提前離開崗位。
“第一次規模性核酸采樣時確實有點吃不消?!弊T錦龍回憶,今年3月中旬,全域防范區的馬群街道有1個封控區、3個管控區以及3個臨時管控區,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當時,社區在規模性核酸檢測時并沒有安排志愿者,可他還是自己給自己排好班,早早到崗,協助工作人員布置核酸檢測現場。
“最辛苦的時候,一天要站上12個小時。不過也不算啥,我最晚晚上7點也就回家了,而社區的年輕同志都要到晚上9點后,他們更辛苦?!弊T錦龍說,每次老伴總會給他留好飯菜,讓他回到家第一時間就能吃上一口熱乎的,而他也會在飯后主動洗碗收拾廚房,這似乎已經成為老夫妻倆之間的一種默契。
家人的支持也讓譚錦龍更有干勁,他在社區里還成立了一支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老黨員隊伍——南灣營社區老黨員先鋒服務隊。隊內共9名退休老人,其中有4名黨員。譚錦龍給成員們分好工,輪流值班,每天至少在社區“溜達”兩個小時,治安巡邏、防疫宣傳,遇到核酸檢測則需要加長志愿服務時間,“大家都搶著干!全都是主動上!”
今年以來,譚錦龍已經參與了社區24次區域核酸檢測任務,風雨無阻,無一缺勤。在核酸檢測點出入口測溫、引導居民掃碼、維持現場秩序、引導殘疾人走“綠色通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總說:“我現在身體還不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毖哉Z中,透出一股不服老的精氣神。
他的志愿精神也感染了家里的小輩們。正在上高中的孫子看到爺爺總是身穿紅馬甲出現在防疫一線,閑暇之余,他也會到社區報到,爺孫倆共同為抗疫出力。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如今,有著52年黨齡的譚錦龍,是南灣營社區“營和灣”積分制志愿者,也是“黨員巡邏隊”隊長。這些年,從社區副主任到黨員志愿者,譚錦龍的身份一變再變,但那顆“就想做好事”的初心卻歷久彌新。
“作為黨員,就必須沖在前頭!只要社區有需要,只要我身體允許,那一定有我一份力量!”譚錦龍語氣堅定。